Music by Fran Chen(法蘭)
濕氣的雨都基隆、繚繞的高山嵐氣、冰冷的偵查庭訊,交織著林健一與房東家人的深切羈絆;這是《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2020)剝除複雜人心外殼的影像基調,並透過柔緩的敘述手藝,娓娓道出巨大壓抑背後的真摯情感。我有幸在戲院看完電影後,遇到來向全場致意的導演鄭有傑,他還帶著飾演王悠宇的小童星白潤音,讓人驚喜。記得我在觀眾Q&A時,向「親愛的」導演感謝,因為他給了我雙眼紅通通的下午,眼淚隨著一幕幕的情緒重擔,打動落下。
鄭有傑於2006年推出首部長片《一年之初》,是當時臺灣電影難得迸出的創新火花,作品採取豔麗繁雜的多線敘事,但實驗技術大過能帶給觀眾共鳴的故事本質。十幾年後,他第四部長片《親愛的房客》雖仍採用非線性剪輯來作倒敘、插敘,藉此增強懸念、緊勒著亡者逝去的真相,但這種手法反而更能捕捉林健一沉默吞忍的角色輪廓,並突顯他的悲愴落寞、願意獨自揹負的贖罪重擔。自《一年之初》就與導演合作的莫子儀,用盡全力扛起林健一無私付出的孤獨形貌,也在許多滿腹委屈、飽受言語或眼光責罵的戲段滿面淚痕;他不僅成功填補戲裡所需的情緒因子,亦感染了戲外等待解答的圍觀者。而與莫子儀對戲過招、始終連結家庭意象與舊愛回憶的白潤音,導演安排他在片尾自彈自唱了一段〈在夢裏〉,歌詞寓意簡單卻深遠,似乎為這勉強圓滿但遺憾的結局,予人破涕為笑的慰藉;因為孩子的歌,讓林健一願意原諒自己。
專輯特別收錄了白潤音彈唱的〈在夢裏〉,那是當日拍攝現場實錄,凝結某種動人的空氣感。透過演員彈唱出電影主題動機的戲劇作法,最典型的就像尼諾羅塔(Nino Rota,1911-1979)的《大路》,或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1953-2015)的《真愛一世情》;它讓作曲家的旋律合理進入劇情,而非烘托氣氛、或音樂劇彩排般的特意設計。多虧法蘭(Fran Chen)的詞曲編寫,讓主旋律到最後成了主角心境上,某種畫龍點睛的寫照,且解開一切難以道出的結;法蘭是「法蘭黛樂團」(Frandé)的首腦主唱,自2009年成軍至今。據導演說法,最初聽到她的歌,是在蘭嶼的小酒吧裡,當時他身陷創作瓶頸,但店內播送的歌曲,讓他感受到溫暖慰藉。後來,他去看了現場表演,並邀請法蘭參與作曲。《親愛的房客》則是他們第二次合作。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一直相信著許多『看不見』的東西,例如:心弦」,鄭有傑曾向法蘭如此寫道:「能夠撥動它的,不見得是多悅耳的旋律、多好聽的音符,有時即便是很簡單、粗糙的音樂,都有可能撥動它」。他希望法蘭的音樂,是一種「帶著懸念的溫柔」,就像幫助觀眾閱讀影像,卻不那麼用力。或許這解釋了主旋律〈Haven〉形貌何以如此淡雅,且配器是能令人感受到安謐平靜的簡約鋼琴。法蘭表示,這是她在影片開拍第一天,在基隆現場探班後的靈感;她看到了林健一的房間、窗櫺旁邊的琴,以及藍色港口海景。專輯封面是主角臨窗彈琴,身影看起來很孤獨,法蘭為他寫出溫暖堅定的曲子,一如曲名「避風港」意念,守護著他:
這首曲,這座港灣,對我而言,就是家的概念。在電影中的設定,是主角林健一寫給他的愛人王立維的鋼琴曲,後來又成為小朋友王悠宇唱給林健一的歌〈在夢裏〉;是伴侶之間的美好依戀,也是親子之間源於依戀的模仿;更是他們三人心底認同那個永遠不毀不離、抽象的家。
曲名〈Haven〉諧音,又與「天堂」(heaven)相近。法蘭直呼巧合、如天造地設,也難怪它跟片頭山林空拍鏡頭如此相稱;一個是溫柔港灣,一個是高遠俯視。仔細聽,曲子前段還混錄了空氣感、迴盪的鳥鳴,給人清晨旭日下的光影感受;曲後,琴鍵速度變快了,潤飾旋律的迴旋琶音讓聲線更加靜美。印象中,這是繼《看見臺灣》後,第二部能讓我聽見臺灣高山之美的樂章。然而,經過變奏且音節碎裂化的〈山〉,卻表述了山景雲海成為林健一不願再碰觸的痛楚;他將登山帳篷擺置在頂樓房外,或許是提醒自己「為何是房客」的儀式。末段揚起的合成器弦樂,有股振奮能量,就像悠宇睡醒看到車外山陵,也可能是健一勇敢「回家」的意義。
法蘭為〈在夢裏〉寫的詞曲,除了「悠宇給健一」的真摯演出,她另收錄自己唱的木吉他版本,來作電影謝幕曲;於是,專輯以〈Haven〉為首、兩種〈在夢裏〉為尾,並讓同條旋律彼此呼應,即使作品篇幅簡約,也不損整體感。第二曲〈日常〉是法蘭設計的鋼琴次主題,有著輕柔下行的三音階,感性帶出「房客」何以「親愛」的矛盾命題;法蘭則認為,避風港主題著重情感、抽象的面,但〈日常〉才是真實原貌的家。曲子同時混錄健一與悠宇的廚房對話:「沒有我,你應該比較輕鬆吧」、「有你,我會比較快樂啊」,兩人非親非故、卻更勝血緣的父子關係,糾結之情油然而生。主題來到〈過量〉時,曲速變慢、弦樂進入,哀傷思緒頓時湧現,與上曲〈奶奶的脆弱〉若有似無地相扣;兩首不僅表示心碎家況,也襯托奶奶暗自的決定。
老牌演員陳淑芳飾演的秀玉奶奶,讓我想起《紅衣小女孩》同樣飾演奶奶的劉引商,兩人都完美且自然地詮釋出大多數臺灣人心中的長輩形象;那段希望健一放下罪惡感、向悠宇叮嚀交代的道別戲,應是全片最能激出不捨淚花的戲劇時刻。留下銀幕最後身影的吳朋奉(1964-2020),飾演竭盡查案、釐清真相的警隊小隊長,但他始終對林健一抱持敵意,尤其同志性向,讓他刻意「有罪推定」。就在林健一從開守所獲釋後,他滿腦掛念只有一個人孤單待在家的悠宇;他拔腿狂奔、內心焦忙又不捨,此刻法蘭的〈奔〉,濃烈的合成器就有味道了。
另一首同樣揪心、挾帶電吉他效果的合成器,出現在警方拉開健一跟悠宇的〈被迫分離〉,鄭有傑用帳篷的內外世界,強烈表達出他們對彼此的愛。原先凝滯的琴鍵,就在健一講完「雖然以後我可能不在你身邊了,但是我希望你記得,我永遠永遠都愛你」台詞後,落下傷悲巨響,壓抑許多的情緒霎時狂瀉。〈秘密〉與〈黑暗面〉則完全以電子環境聲效製作,聽起來像刪除旋律的〈奔〉或它的壓抑版,描述著健一不願與人分享的自責與痛楚。
揭露愛人在山上殞命真相的〈大霧〉,可分成三段落:迷濛合成器與著急找尋的腳步聲、無線電雜訊,延續〈被迫分離〉的琴音,以及電吉他輕彈下的生離死別。它是一切無悔贖罪與無私之愛的源頭,透過健一寫給悠宇、如告解般的訊息,向孩子交代了「把拔」與「把拔二號」的過去,也再次向觀眾提出血緣、性別之於家庭的親密定義跟疑問;為何同志渴望維繫家庭、照顧家人、關懷養子的權利,是如此艱難受挫,還得用「房客」與「房東」的稱謂掩飾?細膩凝聚糾結張力的鄭有傑,牽動觀影思緒的莫子儀與陳淑芳,讓音樂呢喃角色靈魂的法蘭,為社會現實下同志族群的弱勢處境,藉這段無悔、無私,關於愛的父子故事發聲。
專輯評比:4.00
主題旋律:4.00
整體長度:4.00
樂曲編排:4.00
重播價值:4.00
主觀經驗:4.00
Score Produced by Fran Chen
Featured Guitars: Chen Yu Chiang(江鎮宇)
Recordist: Vincent Juo(卓士堯)and Hyphen Lu(呂海棻)
Mixer: Hyphen Lu(呂海棻)2020 Asia Muse Music/ Total Time: 31:23
01. Haven
02. 日常 Ordinary Days
03. 奔 Running
04. 秘密 The Untold
05. 山 In The Mountains
06. 被迫分離 Forced
07. 奶奶的脆弱 Fragility
08. 過量 Overdose
09. 黑暗面 The Dark Side
10. 大霧 In The Fog
11. 在夢裏(悠宇給健一)In Dreams (A Song from Yoyu)
12. 在夢裏(法蘭版)In Dreams (A Bonus Track by Fran)
發表迴響